氮吸附动态色谱法比表面积分析仪工作原理
更新时间:2011-05-25&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点击次数:2465
|
|
设备是在F.M. Nelson和Eggertsen's等人气相色谱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为低温氮吸附动态色谱法原理。以He或 H2作为载气,N2为被吸附气体。当外界温度降低到氮气沸点温度-195.8℃即氮气的相变温度时(该环境温度由液氮浴提供),氮分子能量降低,在范德华力作用下被固体表面吸附,达到动态平衡,形成近似于单分子层的状态。当混气中氮气的分压在B.E.T公式要求的0.05~0.35范围内时,固体对氮分子的吸附量与其总成线性关系,即可以用被吸附氮气量来定量表征固体的总表面积。由于氮分子直径相对于固体的各种物理表面结构及物理空隙形态都足够的小,其能充分的布满及进入固体的各种物理结构形态中,所以能准确而全面的反映固体表面积大小。--比表面积分析仪 被吸附氮气量的确定由热导池检测器及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来完成。热导池检测器可以通过检测混合气体热导率的变化而确定混气中气体比例的变化。各种气体的导热系数是不尽相同,氢和氦的热导系数比氮要大得多,具体各种气体的热导系数如下表: 表1 气体热导系数 气体组份 | H 2 | He | N2 | 热导系数 Cal/cm·sec·℃×105 | 39.7 | 33.6 | 5.66 | 热导池检测器将实时检测混合气体浓度的变化,通过采样系统得到吸附过程和解吸过程的实时监测曲线,即混合气体浓度变化曲线。理论上讲,吸附峰面积和解吸峰面积数值相等,且都能够定量的反映粉体表面氮吸附量,但解吸过程具有较正态且锐向的峰形,更适合于定量确定。即通过解吸峰面积即可定量确定样品的氮气吸附量,进而确定待测样品的。 关键词:比表面积分析仪,比表面积,比表面积分析,比表面积分析仪工作原理,动态色谱法比表面积分析仪工作原理 |